乾隆曾為他的養云軒題詩:“水云養以湖,山云養以室。居山復近水,云相茲合一”。養云軒位居山腳,面湖隔廊,山上松煙石瘴匯成山嵐,順著山勢灌入軒中;而水中的霧氣,在晨曦暮靄中生成,向岸邊涌送,于是,山與水的靈魂在流動的云靄霧氣中交匯、融合。

漫思經過推敲、提取養云軒的詩意藍本,決意在室內構建山水以“養云”。漫思在設計中,通過建構,塑造出內部的骨架,縱向的體塊、橫向的起伏,是以為“山”;經由動線的交互,引水景互為穿插,形成悠遠的意境,是以為“水”。

中國人的造園哲學,講求自然而至。漫思取“隔而不斷”東方建筑哲學融入室內,以立面的體塊、門廊等形式創造獨立性與區域感,亦讓流動的氣韻貫穿始終。

茶室位于廊橋之側,引一幅水景為序,通透的立面處理,強調了室內外的關系,又如同悠游漫步穿梭在景觀庭院之中。

私宴廳與茶室隔水相望,設置可開可合的木制格柵門,既成為功能結構,又作為藝術創作元素,以一種虛的“隔”的方式,傳達出傳統東方寫意,也讓當代氣質呼應而出。室外,林木蔥蘢成蔭,自然和鳴;室內,原木浸潤古樸的氣質,溫潤端雅。

接待前廳,兩側中式方形燈籠飾于精致金屬格柵之內,一道云紋浮雕的石橋序列其中。將貴重的木、古拙的石與輕盈的天光自然融合,利用現代化的手法,打造出一種貼合都市生活的東方意境,取意而不取形。空間形態源于感性,而成就于理性,通過理性的梳理再回到感性,情境重構所需要的場景,所有的路徑和空間是內外呼應的、延綿的,內外同構,重重悉見。

路徑對于建筑來說就是空間的靈魂,好的路徑會成就好的設計作品。所有的設計細節都是在行走的過程中體驗到的,游者、體驗者就是空間參與構建者,所有的情緒效應和產生的情懷都會在行走中投射出來并體會到。

會所分為兩個主要的建筑,引水景穿插其中。基于項目本身訴求,融合多元的功能空間,設計既需要兼顧不同空間的氣質屬性,又應在動線轉換之中予以緩和,由此,水景的室內的動線構建將是空間最好的黏合劑。

“養云”之云,更多的是心境的描摹,是身居繁華看云卷云舒的泰然愜意。養的是一份天然的心性,養出的是一種眾匯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