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間的生命力依賴可持續性生態發展觀,當其作為地域及歷史脈絡延續的載體,不因呈現形態對未來的想象產生束縛,那便是創建者心中的理想地、自由地,觀江樾·正榮府正是如此。
海納百川的榕城及海絲之路的傳奇歷史為空間設計提供靈感,閩江九轉蜿蜒入海形成主場前置動線形態,如絲緞起伏且緩緩延伸,建筑、景觀乃至空間內部相映成趣,婉轉如歌。
我們以特定的方式生活,
就會以特定的方式去表現生活。
曲線作為轉圜與連接的主要表達形式之一,更便于我們由內向外展開諸如對未來、生命和平衡等語匯的思考,用表象的形態、趨勢給人傳遞無限的想象;
強制動線,看上去像是命題作文里的某種限制條件,創作,很多時候都需要發散式的頭腦風暴,一旦加入前綴,破壞性或許就是致命的,可當它無法回避時,化解它并無懈可擊的立論它,在設計師看來是必備的技能。
于是,途經處,驚喜不斷,空中圓潤之處緩緩墜落的水滴,消隱在細膩起伏的屏斷中去;墻面內嵌通瑩剔透的晶體,如初春欲化的冰凌,一派祥和。
“復行數十步,豁然開朗…”人類生命的繁衍大都臨水而興,因此臨窗面水話事應最是愉悅歡欣之舉了。空間屬性本是凝固的,因了人類的活動,時間與空間有了交疊,過往與未來也有了關聯;
山靜居畫論云“所謂畫法,
在虛實之間。虛實使筆,生動有機…”
“虛”與“實”的有機配合,即是藝術的平衡,虛實相生成為意境獨特的構成方式;“萬物之始,大道至簡,衍化至繁”,故化繁為簡、返本歸元,方寸之地得見天地闊然。
城市的聲色光影里,人心容易浮躁、少了溫度,給空間作適當留白也是給生命以反思。如此,生活才能變得簡單,心境更加純然。
空間的流動應是在虛的轉換中似漫不經心的置入實的器物,有生命的器物往往不經意就能喚醒和點亮空間,尤其在曲線圍合的玲瓏的維度里,人、器物與空間無比契合,克守著神秘的平衡法則。
回歸本初,
追尋藝術“無我”境界。
《人間詞話》首倡”境界”之說,“無我之境”,最是耐人尋味。在有無之處,虛實之間,感受無窮意蘊,自得其樂,還人生最初的從容與自在,游刃有余。